送別地球的喪鐘響起,貪婪的人類頭上戴著黑面罩,做為劊子手準備處決跪倒在地的藍色星球。最近科學家們將地球毀滅的時鐘做了修正,由晚上11時53分撥至11時55分,目前離地球毀滅剩5分鐘。這個時鐘是怎麼定義的呢?他是以地球的生命做為定義,也就是把47億年濃縮成24小時,午夜零點,是大霹靂後的地球,當時陸地上沒有任何生命,只有火熱的岩石和有機氣體。
隨著時鐘不斷向前走,來到了人類誕生的時期,但這時的時鐘已經指向晚上11點多了,並不是因為人類生的晚,而是人類讓時鐘走得這麼快。這裡的時鐘,指的就是末日時鐘,這個時鐘已經不斷的調整,最近一次就是在2007年做的修正,以下是引自wikipedia的一段介紹。
時鐘設立之初正值冷戰,分針距離子夜僅7分鐘,其後根據世界局勢及爆發核戰的可能而變動,幅度由《原子科學家公報》雜誌委員會決定。但時鐘有時未能及時反映實況,如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時瀕臨爆發核戰,當時委員會卻沒有撥動時鐘。
2007年1月13日,該雜誌宣佈會於2007年1月17日撥動時鐘,以反映全球核威脅增加的情況。委員會將氣候轉變的因素一併考慮,因為他們相信氣候轉變會助長核能應用。其中一個推測為氣候轉變導致食水短缺,從而引發戰爭,由此間接增加使用核武的機會。
- 1949年 - 蘇聯試驗原子彈。距離子夜僅3分鐘(撥前4分鐘)
- 1953年 - 美國和蘇聯在9個月內反覆測試熱核裝置。距離子夜僅2分鐘(撥前1分鐘,迄今最近子夜的一次)
- 1960年 - 科學研究合作增加、公眾對核武認識加深。距離子夜7分鐘(撥後5分鐘)
- 1963年 - 美國及蘇聯簽署部分禁止核試驗條約。限制核試暴露於空氣中,距離子夜12分鐘(撥後5分鐘)
- 1968年 - 法國和中國取得及試驗核武(分別在1960年及1964年),同時中東、印度及越南爆發戰爭。距離子夜7分鐘(撥前5分鐘)
- 1969年 - 美國國會確認核不擴散條約。距離子夜10分鐘(撥後3分鐘)
- 1972年 - 美蘇簽署SALT I及反彈道飛彈條約。距離子夜12分鐘(撥後2分鐘)
- 1974年 - 印度測試核子裝置、SALT II陷僵局。距離子夜9分鐘(撥前3分鐘)
- 1980年 - 美蘇談判無進展、民粹主義戰爭及恐怖主義活動增加。距離子夜7分鐘(撥前2分鐘)
- 1981年 - 軍備競賽升級,阿富汗、南美及波蘭的衝突。距離子夜4分鐘(撥前3分鐘)
- 1984年 - 列根執政,軍備競賽再升級。距離子夜3分鐘(撥前1分鐘)
- 1988年 - 美蘇簽署協議,消除中程核武,雙方關係改善。距離子夜6分鐘(撥後3分鐘)
- 1990年 - 柏林圍牆倒下,東歐反共運動成功,冷戰近尾聲。距離子夜10分鐘(撥後4分鐘)
- 1991年 - 美蘇簽署START I。距離子夜17分鐘(撥後7分鐘,迄今最遠離子夜的一次)
- 1995年 - 環球軍費開支達冷戰水準、蘇聯遺留核武的處理問題。距離子夜14分鐘(撥前3分鐘)
- 1998年 - 印度及巴基斯坦爭相測試核武、美俄就裁減核武出現問題。距離子夜9分鐘(撥前5分鐘)
- 2002年 - 全球裁減核武進展緩慢、美國宣佈有意退出反彈道飛彈條約、恐怖分子試圖取得核武。距離子夜7分鐘(撥前2分鐘)
- 2007年 - 氣候轉變增加核子應用,或間接助長使用核武。距離子夜5分鐘(撥前2分鐘)
當然,這個時鐘沒辦法準確的預測地球何時毀滅,主要的目的也只是在警告現世的人類。我們要親自看到地球毀滅,也不太可能(不是不可能),現在我們能做的只能盡量落實環保,雖然這只是微薄之力。真正要使末日時鐘走慢點還是只能停止戰爭,開發新能源才是治本之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