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時候,覺得自己能做到的事,還是不要預期自己會完成;覺得自己沒希望的事,還是不要太早放棄。前陣子,討厭的五月,在那個月份裡,讓我做什麼事都很不順利。現在想想,當時的我很失落,因為我預期了很多事的結果,但現實不斷的嘲笑我的錯誤,事情總是背道而馳。預計會看完的書,沒看完;預計會寫完的程式,沒寫完;預計學校會開放該死的停車場,沒開放;預計會約到的人...you know it. 挫折的累加效應很恐怖,你會覺得自己的眼睛出了問題,為什麼世界失去了色彩,每個人的軀殼下,似乎都隱藏著暗箭,伺機而發。你會開始擔憂,對未來沒有信賴感,不知道明天又要失去什麼。擔心這,擔心那,大腦很快就被問號填滿,也無法再處理其他事了。
後來,我知道自己在這樣下去不是辦法,我決定不再對事情抱有"一定會如此"的想法。可能是巧合,我多出了許多意外的驚喜,我發現我開心多了。如果大腦一直想像著某種情境,腦內會釋放叫做"現實因子"的化學物質,你慢慢會覺得事情一定會這樣發展,就像每天一定會睡覺一樣理所當然。一旦事情出乎意料,你會變得很驚訝,因為主觀的意識已經認定的結果突然改變了。就像媽媽有一天說你不是他的小孩一樣,讓人難以接受。
不抱持著"一定如此"的態度,如果事情最後發展的結果是讓人難過的事情,對腦部的衝擊也比較小。就像在看悲劇電影一般,雖然會難過,但也不至於無法接受。大腦也不會對現實產生抗拒感。
不要對事情抱有期望很難做到,我只能讓自己不要等待,不要讓自己有時間去想事情的發展。這樣很矛盾,如果對一件事沒有預期的結果,又怎麼會有動力去做?我沒有很好的方法克服,我只能先讓自己產生"片刻的衝動",告訴自己我想這麼做,便開始著手進行,並把預期的結果遺忘或忽略。要時時刻刻告訴自己,我不能再等待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